正交设计优化胡萝卜ISSR-PCR反应体系  

吴春燕 , 陈赫楠 , 李静 , 宋廷宇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长春, 130118
作者    通讯作者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2013 年, 第 11 卷, 第 25 篇   doi: 10.3969/mpb.011.000838
收稿日期: 2013年09月26日    接受日期: 2013年10月22日    发表日期: 2013年10月29日
© 2013 BioPublisher 生命科学中文期刊出版平台

这是一篇《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的数字优先出版(Online Publishing in Advance)论文,如果需要下载阅读全文,请您订阅

摘要

为获得适于胡萝卜ISSR-PCR的反应体系,本研究以胡萝卜为试验材料,采用新型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胡萝卜嫩叶DNA,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ISSR-PCR的5个影响因素:Mg2+、dNTP、Taq DNA聚合酶、引物和模板DNA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到胡萝卜ISSR-PCR的最佳反应体系:25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1.5 mmol/L Mg2+、0.15 mmol/L dNTP、1.5 U Taq DNA聚合酶、0.2 μmol/L引物、50 ng模板DNA。利用优化的反应体系,对最佳反应次数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优化的反应体系适宜的循环次数是35次。该体系可以为胡萝卜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等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胡萝卜;正交设计;ISSR;PCR反应体系

胡萝卜(Daucus carota L. var. sativa DC.)为伞形花科胡萝卜属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其肉质根营养丰富,富含葡萄糖、蔗糖、胡萝卜素以及钙、钾、磷等多种矿质元素。每100 g鲜重中含胡萝卜素1.67~12.1 mg,为番茄5~7倍(蒋光明, 1989, 中国农业出版社, pp.7-10)。胡萝卜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可以治疗肠胃不适、饱闷气胀、百日咳等症状(王久兴, 2009,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pp.24-28)。胡萝卜在世界各地分布普遍,中国南北方均有栽培,是一种重要的根菜类蔬菜。目前对胡萝卜栽培、育种及营养成分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较多,分子标记方面研究相对较少(邱丰艳等, 2010)。

ISSR为Zietkiewicz等(1994)发明的显性标记。该分子标记技术建立在PCR技术基础之上,兼具SSR标记和RAPD标记的优点,稳定性好,多态性高,在亲缘关系分析、遗传图谱构建、基因定位、遗传多样性分析、品种鉴定、SSR引物开发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金雪等, 2013; 宋廷宇等, 2012; 黄歆贤, 2011; 王述彬等, 2009; 嵇怡等, 2008; 马红勃等, 2008; 肖扬等, 2009)。

本研究利用L16(45)正交表,对ISSR-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进行了优化,同时进行了不同循环次数试验,旨在获得适于胡萝卜的ISSR反应体系,为胡萝卜遗传多样性分析、基因定位等提供理论依据。

1结果与分析
1.1 DNA检测结果
提取的基因组DNA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检测结果为:DNA浓度151.9 ng/μL,OD260和OD280的比值等于1.9。这说明利用天根新型基因组提取试剂盒所提取的DNA质量较高,能够满足ISSR反应的需要。

1.2 ISSR-PCR扩增结果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胡萝卜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图1),PCR扩增的结果是反应体系中Mg2+、dNTP、Taq DNA聚合酶、引物、模板DNA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图1可见,在16个组合中除2、4、9组合没有谱带外,都有谱带产生。第1组合谱带少而弱,可能是引物和模板浓度过低所致。第5组合谱带不明显,可能是dNTP浓度过低所致。第7组合谱带少,可能是模板DNA用量过低所致。第11组合谱带少,不清晰,可能是引物浓度低所致,12组合谱带较好。第13、14组合谱带弥散,可能是Mg2+Taq酶浓度过高所致。第15、16组合条带数量适中,但条带弱。第10组合条带数最多,但扩增效果不清晰。第8组合谱带少可能是Taq酶用量少所致。通过比较,第6组合扩增的谱带多而且多态性好,谱带清晰,是理想的组合。

  
图1 正交设计ISSR-PCR反应体系扩增结果
注: M: DL2000 plus DNA marker; 1~16: 处理编号1~16, 同表2
Figure 1 The result of ISSR-PCR by orthogonal design on amplification
Note: M: DL2000 plus DNA marker; 1~16: The treatment number 1~16 as showed in table 2 

PCR扩增结果受到多个因素综合影响,而最佳的组合应该是特异性谱带多态性高、谱带清晰、且谱带较稳定的组合。因此,本研究确定6号组合为最佳组合,即25 μL的PCR反应体系中含:1.5 mmol/L Mg2+,0.15 mmol/L dNTP,1.5 U Taq DNA聚合酶,0.2 μmol/L引物,50 ng模板DNA。

1.3循环次数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应用试验设计的6号组合作为反应体系,进行了不同循环次数试验,分别为30次、35次和40次。扩增结果见图2。由图2中可以看出35次和40次循环时,条带清晰,且循环结果差异不明显,故选择35次作为最佳的循环次数。

  
图2 循环次数对扩增结果的影响
注: M: DL2000 DNA marker; 1~3: 循环次数分别为35, 30, 40
Figure 2 Effects of cycle number on amplification
Note: M: DL2000 DNA marker; 1~3: The number of cycles are 35, 30, 40 

2讨论
本研究采用正交设计,得到了适于胡萝卜ISSR-PCR反应的体系。此反应体系的扩增效果受Mg2+、dNTP、Taq酶、引物和DNA模板等综合因素影响。邱丰艳等(2010)应用单因素试验对影响胡萝卜ISSR-PCR扩增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研究。但单因素试验需要扩增次数多,较为繁琐,且单因素试验不能同时考察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所需的试验时间长。而正交设计具有均衡分散、综合可比、效用明确的特性,其可伸缩性强(盖钧镒, 2000, 中国农业出版社, pp.286-287),可以较少的处理研究多因素的互作效应,尽快找到最佳反应体系(吴春燕等, 2012)。

在PCR反应体系中,引物浓度对PCR扩增效果影响显著,浓度过低产物少,条带难分辨,浓度太高条带不清晰,容易导致非特异性扩增,而且会增加引物二聚体形成的机会(宋江华等, 2013)。本研究中,适宜的引物浓度为0.2 μmol/L。

模板DNA的用量对PCR扩增有显著影响,但其适宜浓度的变化范围较大,浓度过低,无扩增条带或条带不稳定,过高会使非特异性扩增产物增加,造成电泳条带呈弥散状(李雪等, 2013)。

Mg2+浓度显著影响PCR反应的扩增效率和特异性,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Mg2+能够激活Taq酶的活性;二是影响模板和引物杂交体的退火和解链温度(杨金华等, 2013),进而影响扩增的真实性和产物的特异性。

模板DNA是影响ISSR-PCR反应体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求纯度要高。本研究中提取的模板DNA浓度151.9 ng/μL,OD260/OD280=1.9,质量高,能够满足ISSR-PCR的需要。同时模板DNA的量也影响反应效果,量过高,特异性降低,非特异性产物增加;模板量过低,无扩增产物或产物不稳定(曾亮等, 2012)。在ISSR-PCR反应体系中,Taq酶用量过少,扩增不能正常进行,过多会产生非特异性扩增,且增加成本。在本研究中,50 ng DNA是适宜的模板用量,25 μL体系中Taq酶用量为1.5 U扩增效果好。

此外,循环次数的多少也会影响扩增反应,因此要进行循环次数的摸索,本体系35次循环为宜。

邱丰艳等(2010)研究得到的最佳反应体系为:在25 μL的反应体系中含2.0 mmol/L Mg2+、0.2 mmol/L dNTP、1.5 U Taq DNA聚合酶、0.5 μmol/L引物、20 ng模板DNA。除Taq DNA聚合酶用量与本研究相同外,均与本研究所得结果不同。可能是由于所选用的试验方法不同、试验材料有差异、应用的仪器不同或所选用的试剂有差别等造成的。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应用正交设计进行ISSR-PCR反应体系优化及采用ISSR分子标记进行胡萝卜亲缘关系分析、基因定位等提供理论依据。

3材料与方法
3.1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胡萝卜幼叶,采于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蔬菜基地。用于ISSR-PCR反应dNTP和Taq DNA聚合酶由TAKARA公司生产,基因组提取应用天根的新型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引物为哥伦比亚大学设计的811,序列为(GA)8C,由上海生工合成。琼脂糖为天根公司产品,Marker购自索莱宝公司。

3.2方法
3.2.1胡萝卜基因组DNA的提取和浓度测定
基因组提取应用天根的新型植物基因组提取试剂盒,采用比色法测定提取的基因组DNA的浓度和纯度,并将浓度稀释为5 ng/μL,备用。

3.2.2反应体系的优化
选择L16(45)正交表,对PCR体系各反应成分因素(Mg2+, dNTP, Taq DNA聚合酶, 引物, 模板DNA)水平及正交试验表见表1表2。反应体系中总体积为25 μL。

  
表1 ISSR-PCR体系因素-水平
Table 1 ISSR-PCRfactors-levels 

  
表2 ISSR-PCR正交试验设计(L16(45))
Table 2 ISSR-PCR orthogonal design (L16(45)) 

PCR扩增程序为:94℃ 5 min;94℃ 30 s,55℃ 45 s,72℃ 90 s,35个循环;72℃ 10 min;4℃保存。扩增产物用1%的琼脂糖凝胶在电泳仪上检测,120 V电泳1 h,在自动凝胶成像系统上拍照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到最佳反应条件,并进行30次、35次、40次循环反应,找到最佳反应次数。

作者贡献
吴春燕、宋廷宇和李静是本研究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研究的执行人;吴春燕及李静完成数据分析,论文初稿的写作;陈赫楠参与了论文的校对工作;宋廷宇是项目的构思者及负责人,指导实验设计,数据分析,论文写作与修改。全体作者都阅读并同意最终的文本。

致谢
本研究由吉林省财政厅科研育种专项资金项目(201104)资助。

参考文献
Huang X.X., 2011, Comparison of ISSR and SSR markers for seed genuineness and variety purity identification in soybean, rape and watermelon, Thesis for M.S., Zhejing University, Superzisor: Hu J., pp.36-51 (黄歆贤, 2011, ISSR和SSR标记在大豆, 油菜, 西瓜种子真实性和纯度鉴定中的比较, 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大学, 导师: 胡晋, pp.36-51)

Ji Y., Xu Q., Miao M.M., Liang G.H., and Chen X.H., 2008, Molecular tagging of ISSR and conversion of SCAR marker linked to a mutant dwarf gene in cucumber, Yuanyi Xuebao (Acta Horticulturae Sinica), 35(11): 1627-1634 (嵇怡, 徐强, 缪旻珉, 梁国华, 陈学好, 2008, 与黄瓜矮生基因连锁的ISSR标记及其SCAR转换, 园艺学报, 35(11): 1627-1634)

Jin X., Zhou X.G., Liu S.W., Liu S.Q., and Wu F.Z., 2013, ISSR markers of 48 tillering onion (Allium cepa var. aggregatum) germplasms genetic diversity and analysis of their agromomic traits, Zhongguo Shucai (China Vegetables), 1(2): 27-34 (金雪, 周新刚, 刘守伟, 刘淑芹, 吴凤芝, 2013, 48份分蘖洋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标记和农艺性状分析, 中国蔬菜, 1(2): 27-34)

Li X., Han S., Yang Z.A., Zhang Y.J., Yang S.M., Zhao D.A., Che J.X., and Li Z.M., 2013,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system of galic based on orthogonal design method, Zhongguo Nongxue Tongbao (Chinese Agricultural Science Bulletin), 29(10): 126-131 (李雪, 韩曙, 杨正安, 张映钧, 杨嵩明, 赵德安, 车吉星, 李志萌, 2013, 大蒜ISSR-PCR反应体系的正交优化建立, 中国农学通报, 29(10): 126-131)

Ma H.B., Qi J.M., Li Y.S., Liang J.X., Wang T., Lan T., Chen S.H., Tao A.F., Lin L.H., and Wu J.M., 2008, Construction of a molecular genetic linkage map of tobacco based on SRAP and ISSR markers, Zuowu Xuebao (Acta Agronomica Sinca), 34(11): 1958-1963 (马红勃, 祁建民, 李延坤, 梁景霞, 王涛, 兰涛, 陈顺辉, 陶爱芬, 林荔辉, 吴建梅, 2008, 烟草SRAP和ISSR分子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作物学报, 34(11): 1958-1963)

Qiu F.Y., Deng Y.C., Lin X.F., and Liu G.M., 2010, Study on optimization of ISSR reaction system for carrot, Redai Shengwu Xuebao (Journal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ropical Agriculture), 1(4): 301-306 (邱丰艳, 邓用川, 林栖凤, 刘国民, 2010, 胡萝卜ISSR反应体系优化的研究, 热带生物学报, 1(4): 301-306)

Song J.H., Zhao Y., Wang C.G., Zhang L.F., and Zhang H., 2013,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for 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rosularis, Zhiwu Yanjiu (Bulletin of Botanical Research), 33(2): 238-242 (宋江华, 赵颖, 汪承刚, 张灵凤, 张惠, 2013, 乌塌菜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植物研究, 33(2): 238-242)

Song T.Y., Wu C.Y., Hou X.L., He Q.W., and Yin G.J., 2012, Studies on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ai-tsai using RAPD and ISSR markers, Xibei Nonglin Keji Daxue Xuebao (Journal of Northwest A&F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40(6): 161-167 (宋廷宇, 吴春燕, 侯喜林, 何启伟, 尹光晶, 2012, 薹菜种质资源的RAPD和ISSR分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40(6): 161-167)

Wang S.B., Wu X.L., Liu J.B., and Pan B.G., 2009, The ISSR markers linked to CMV resistant gene in hout pepper, Fenzi Zhiwu Yuzhong (Molecular Plant Breeding), 7(3): 569-572 (王述彬, 吴小丽, 刘金兵, 潘宝贵, 2009, 辣椒抗黄瓜花叶病毒(CMV)基因的ISSR标记, 分子植物育种, 7(3): 569-572)

Wu C.Y., Gao Y., Song T.Y., Zhang X.M., and Han Y.Z., 2012, Optimization of an ISSR-PCR reaction system of Chinese cabbage by orthogonal design, Beifang Yuanye (Norethern Horticulture), (5): 127-129 (吴春燕, 高义, 宋廷宇, 张晓明, 韩玉珠, 2012, 正交设计优化大白菜ISSR-PCR反应体系, 北方园艺, (5): 127-129)

Xiao Y., Chen L.Z., Wu Q., and Bian Y.B., 2009, Development of microsatellite markers for Lentinula edodes, using database search and ISSR-suppression PCR methods, Junwu Xuebao (Mycosystema), 28(4): 548-552 (肖扬, 陈隆钟, 吴茜, 边银丙, 2009, 数据库搜索及ISSR-抑制PCR法开发香菇微卫星标记, 菌物学报, 28(4): 548-552)

Yang J.H., Qin R.Y., Fu Q.Y., and Deng C.L., 2013,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 reaction system for pea, Jiangsu Nongye Kexue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 41(2): 36-38 (杨金华, 秦瑞云, 付庆云, 邓传良, 2013, 菠菜ISSR- PCR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江苏农业科学, 41(2): 36-38)

Zeng L., Li M.Q., Yang X.M., Zhao L.J., and Yang F.R., 2012, Establishment and optimization of ISSR reaction system for pea, Caodi Xuebao (Acta Agrestia Sinica), 20(3): 536-539 (曾亮, 李敏权, 杨晓明, 赵丽娟, 杨发荣, 2012, 豌豆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草地学报, 20(3): 536-539)

Zietkiewicz E., Rafalski A., and Labuda D., 1994, Genome fingerprinting by 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 anchor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mplification, Genomics, 20(2): 176-183

《分子植物育种》印刷版
• 第 11 卷
阅览选项
. PDF(0KB)
. 全文 HTML
读者评论
. 评论
作者的其他论文
.
吴春燕
.
陈赫楠
.
李静
.
宋廷宇
相关论文
.
胡萝卜
.
正交设计
.
ISSR
.
PCR反应体系
服务
. Email 推荐给朋友
. 发表评论